
月薪10000冲动买日产轩逸倍倍网,开了3个月后?车主:当初还是太年轻
大家好,我是一个普通上班族,月薪一万出头,和大多数人一样,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。前阵子,我也加入了“有车一族”的行列,提了一辆日产轩逸。说实话,当时做这个决定,一半是理性考量,另一半,可能真就是“冲动消费”在作祟。看着身边同事朋友陆续买车,朋友圈里时不时冒出几张自驾游的美照,心里那点小虚荣和对“自由出行”的向往,就被无限放大了。轩逸这车,名声在外,省油、舒服、空间大,听着不就是为我这种“经济适用男”量身定做的吗?于是,在没做太多深入研究,也没把后续的养车成本盘算清楚的情况下,我交了定金,把车开回了家。
新鲜感那叫一个强烈!头一个月,我恨不得天天开车上下班,周末也要找理由开出去兜风。可新鲜劲儿一过,现实就像一盆冷水,哗啦一下浇了下来。开了三个月,我坐在驾驶座上,看着这台曾经让我心潮澎湃的轩逸,不禁自嘲:“当初还是太年轻啊!”这“年轻”二字,说的不是年龄,而是心态,是消费观,是对“拥有”和“需要”之间那条模糊界限的误判。今天,就和大家掏心窝子聊聊这三个月的“轩逸生活”,希望能给正打算买车,或者和我一样处于“冲动期”的朋友们,提个醒,也给自己一个反思。
展开剩余79%外观与空间:稳重大气,但设计确实“佛系”
先说说轩逸最拿得出手的地方——外观和空间。轩逸的外观,用一个字形容就是“稳”。它不像思域那样张扬,也不像卡罗拉那样平淡,走的是那种耐看型的中庸路线。前脸V-Motion的设计语言,辨识度还是有的,LED大灯也够亮,整体看起来挺精神。侧面线条流畅,车身比例协调,后备箱的“小鸭尾”设计算是点睛之笔倍倍网,给这台家用车增添了一丝运动感。停在路边,不会让人觉得寒酸,也不会太过招摇,符合我这种不想太高调的个性。
再说空间,这绝对是轩逸的“王炸”技能。我身高1米78,坐在驾驶座,调整到舒服的位置,头部和腿部空间都非常充裕。后排就更夸张了,“移动大沙发”的称号真不是白叫的。座椅宽大柔软,坐垫够长,对大腿的承托非常好。我爸妈坐过一次,下车时一个劲儿地夸“这车坐着真舒服,比高铁还舒服”。后备箱也够用,日常购物、放个婴儿车、短途自驾游的行李,基本都能轻松容纳。这点,对于我这种偶尔需要接送家人、考虑未来家庭需求的人来说,吸引力巨大。
但话说回来,这车的设计也确实“佛系”得过分。内饰用料以硬塑料为主,虽然做工还行,接缝均匀,但摸上去就是一种“廉价感”,和同价位一些国产车比,差距明显。中控台的设计,嗯……怎么说呢,像是从上个时代穿越过来的,功能区划分清晰,但毫无美感可言。那个小尺寸的中控屏,分辨率低,UI设计老旧,用起来远不如手机流畅。每次朋友坐我车,看到这内饰,都会调侃一句:“这车是真把钱都花在‘沙发’上了啊!”
动力与油耗:够用是真,激情是假
轩逸搭载的1.6L自然吸气发动机,配上CVT变速箱,这套动力总成的最大特点就是——平顺、省油。官方油耗5点几,我实际开下来,市区综合大概7个油左右,对于一台A级家轿来说,这个成绩相当不错了。尤其现在油价说涨就涨,每个月能省下几十上百块油钱,积少成多,也是笔不小的数目。
但“省油”的另一面,就是“肉”。这车的动力,用“够用”来形容,已经是相当客气了。深踩油门?发动机只会发出“嘶嘶”的干吼,转速拉得很高,但车速提升缓慢,超车时需要提前预判,留出足够的距离和时间。想要点推背感?那还是洗洗睡吧。有网友调侃:“轩ex.klfew.infoHTTPS| hr.klfew.infoHTTPS| read.klfew.infoHTTPS| klfew.infoHTTPS| www.klf3l.infoHTTPS| m.klf3l.infoHTTPS| wap.klf3l.infoHTTPS| web.klf3l.infoHTTPS| extend.klf3l.infoHTTPS| sports.klf3l.infoHTTPS| aiqiyi.klf3l.infoHTTPS| 逸的油门,只有两个状态——滑行和祈祷。” 这话虽然夸张,但也道出了不少车主的心声。高速上跑长途,120码巡航没问题,但再往上提速,就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了。不过话说回来,买轩逸的人,有几个是冲着它的性能去的呢?要的不就是那份平顺和安心吗?
养车成本与生活反思:车是工具,别让它绑架生活
这才是我“后悔”的根源。买车前,我只算了购车款和贷款,却严重低估了后续的“养车七宗罪”——保险、油费、停车费、洗车费、保养费、高速费,还有那不期而至的“意外小修”。虽然轩逸保养不算贵,小保养也就三四百,但这些费用加起来,每个月固定支出就多了小一千。这一千块,够我吃多少顿好的,看多少场电影,或者存起来买一部新手机了?
更让我意外的是,买车后出行频率并没有想象中高。工作日堵在路上,还不如地铁快;周末想出去玩,找停车位能让人崩溃。反而怀念起以前骑共享单车,想去哪就去哪,方便又自由。车,本应是拓展生活半径的工具,怎么感觉现在成了拴住我的“铁链”?
这次冲动消费,让我深刻反思:我们真的需要为了“面子”或一时的冲动,去承担一份长期的、看不见尽头的经济压力吗?车,终究是代步工具,它的价值在于服务生活,而不是成为生活的全部,甚至成为负担。“当初还是太年轻”,年轻在以为拥有一辆车就等于拥有了诗和远方,却忘了远方的路,也可能充满拥堵和账单。
所以,朋友们,如果你也在月薪一万左右,正纠结要不要买轩逸,或者类似级别的车,我的建议是:冷静,再冷静。问问自己,你真的需要它吗?你的钱包和生活节奏,真的能承受它带来的“甜蜜负担”吗?轩逸是一台好车,但适合别人的倍倍网,未必适合你。毕竟,生活不止眼前的车,还有诗和远方,以及,那个能让你睡个安稳觉、不为账单发愁的平静夜晚。
发布于:广东省金港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